VOL. 生活之間

空間的每一次選擇,都該有它存在的理由。
我們收錄那些流動於日常與思考之間的片段,可能是空間搭配的靈感,也可能是讓生活緩一緩的篇章。

Vol. 9|Living stories:入住後,該怎麼靠近自己一點

你可以擁抱家人的愛,同時住進自己喜歡的氛圍​

在有限條件裡尋找餘裕, 讓原有的家具與磁磚地板不再是束縛, 而是日常的起點。我們用8件選物,微調竺家的氛圍,以重新定義視覺重心為設計策略,透過比例、材質與色彩的調頻,挑選能延續空間呼吸的物件,讓竺家的氛圍變得輕盈、柔暖,緩緩流動...

Vol. 8|新家家具預算要準備多少錢?

預算不是起點,期待值才是

很多人在準備新家的時候,會把家具和家電一起估算。冰箱、冷氣、洗衣機,加上床、沙發、餐桌椅,最後金額常常比想像中多出一大筆。但其實,家電多半屬於「必要支出」功能到位; 而家具,才是最能反映生活期待值的地方。所以這一輯,我們想先把家具單獨拉出來談。因為你對家的期待,決定家具要花多少錢,家又能呈現出什麼樣子...

Vol. 7|小宅設計前必看:放大空間感的 5 個祕技

掌握視覺和感受,讓你家比想像更寬敞

家的大小,也許無法改變; 但家的感覺,卻能因為細節而不同。光線怎麼散落、 材質如何反射、 顏色如何鋪展, 都會影響我們對空間的感受。這一輯,想和你分享 5 個放大小宅的祕技。...

Vol. 6|小宅設計前必看:留出剛剛好的尺度

掌握這些生活尺度,讓日子過得寬鬆有餘裕

空間的大小,無法改變; 但生活的尺度,卻能由我們決定。走道能不能並肩通過、 餐桌能不能舒適入座、 沙發會不會壓縮動線, 這些細節,才真正決定家的舒適度。當尺度對了,生活就會有餘裕。...

Vol. 5|快樂,從家開始?

有意識地做出選擇,可以讓我們感覺更好

在生活壓力不斷變化的時代,家的角色不只是避風港, 它也可以是讓我們重新充電、重拾笑容、建立韌性的地方。你不需要一次完成所有改變。 有時,只是換上一盞更柔和的燈光、為自己留下一張專屬的椅子、 或是邀請朋友來家裡共進一餐,就足以讓日子有了不同的節奏。當我們帶著意圖做出這些小小的選擇, 不只是家會變得更好,我們也會在生活裡,找到更多...

Vol. 4|Space & mood:家的光,你怎麼選?

每個空間、每道光、每一種感覺,都可以由你自己決定

在Living matters,我們總是在挑選物件前,陪你這樣思考:「 這個空間,對你來說,最重要的畫面或感覺是什麼?」每一個選物決定,都從生活片刻和感受出發。 選對燈,家就擁有你想要的...

Vol. 3|Light up mood:讓日常自帶微光

光不一定要從窗外來,也可以為空間製造光感

輕輕放進幾件帶有光感的物件,就能讓日常自帶微光,隨時提醒自己享受生活,從點亮氣氛開始。Vol.3 Light up mood 想說的光感。 有時,改變空間裡的材質、形狀與細節,也能讓生活亮起來。...

Vol. 2|From the sofa:鬆一點,更靠近自己一點

4 種慵懶客廳搭配,讓你在生活裡鬆下來

一個讓人鬆下來的客廳,其實只需要從一張沙發開始, 那張會讓你穿著睡衣窩著,毫不掩飾自己的沙發。這輯我們從沙發開始,搭出 4 種慵懶卻有態度的客廳雛形,讓你在自己的生活裡慢下來、鬆一點。...

Vol. 1|客廳的靈魂單品,一件都不能少?

6 件單品,讓家有自己的靈魂

有沒有發現,有些家一進去就會覺得「這裡好舒服」? 但那種舒服,其實不是高級裝潢或昂貴家具,而是一種很難形容的從容與自在。真正讓家有靈魂、讓人想停下來的,其實是那些每天陪著你、充滿觸感的日常選品。第一輯,決定從嚮往的客廳氛圍出發,拆解我們心中決定客廳靈魂的 6 件基礎單品。...

不定期寄送生活之間的提案與觀察

第一時間和你分享最新服務上線、選物新品測試,偶爾也會有小驚喜 :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