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的大小,也許無法改變;但家的感覺,卻能因為細節而不同。
光線怎麼散落、材質如何反射、顏色如何鋪展,都會影響我們對空間的感受。家的舒適和空間感,也藏在這些細節裡。
這一輯,想和大家分享放大小宅的空間感的 5 個祕技。
光,是最能改變空間感的元素
❶ 自然光:保持窗邊簡潔,避免厚重窗簾,讓光自由流動。
❷ 間接照明:利用牆燈或櫃下燈條,柔化邊界。
❸ 局部小燈:桌面或角落的一盞燈,為空間帶來深度與安定。
把光源分散在不同角落,牆壁和天花板的邊界會消失,能讓空間感覺放鬆,空間也會顯得更大。
在小宅裡,材質是光的延伸。透明、半透明、反射、折射,都能讓空間看起來比實際更大。
❶ 玻璃:拉門、茶几、壓紋玻璃,都能讓光線穿透,帶來通透與明亮。
❷ 反光材質:金屬、亮面磁磚、拋光石材等,會折射光源,讓空間更清透。
❸ 鏡子最直接的放大法,將空間反射一倍,創造延伸感。
❹ 高光澤漆面:櫃門或桌面做亮面處理,能弱化體積感。
❺ 半透明材質:壓克力、PC 波浪板、薄紗布料,能透光又柔和,適合用來模糊邊界。
在小宅裡,材質更要慎選,因為它們決定光怎麼在空間裡流動。每一種都能為小宅多借一點空間。
小宅最常依賴的,就是白。但白不是單一的顏色,暖白、冷白、米白,色調的光譜帶來不同氛圍。
❶ 牆面選色定義氛圍白不是只能順應材質,而是為氛圍服務。如果想要冷感裡帶點溫度,就用暖白去平衡;如果想讓溫潤裡更俐落,就用冷白去收斂。
❷ 大面積基調選同一色系地板、窗簾、沙發布料,往往比牆面更影響空間感。秘訣是讓「牆面與這些基調」保持在同一色系,視覺才會被延展,不會產生斷裂。
❸ 加入一點深色 全白容易顯得扁平。只要加入 10–20% 的深色物件(如深色茶几、邊櫃),空間立體感就會出來。
白,不是一種顏色,而是一種氛圍。它能平衡材質,決定家的氣質。
在小宅裡,越簡潔的線條,越能延伸生活感
空間的尺度,往往跟視線有關,當家具、燈具或層架呈現「橫向線條」時,視線就會被自然拉長,就能讓空間看起來更寬敞一些。
❶ 低矮電視櫃 / 長型邊櫃取代高櫃子,用長形低矮設計,把視線水平拉開。
❷ 橫向層板 、層架在牆上裝一到兩層長層板,延展牆面比例,讓牆看起來更「寬」。
❸ 長型吊燈 / 橫向燈具餐桌上方用長型吊燈,或用水平線條的壁燈,會自然帶動視線延伸。
當你家的客廳、走道公共區屬於窄長型的時候,可以利用這些水平橫向延伸,讓視覺變得比較寬敞。
即使實際高度不變,空間也能多點呼吸感
落地窗簾、直紋材質、縱向線條,
能引導視線往上,讓天花板顯得更高。
即使實際高度不變,感覺卻能完全不同。
❶ 落地窗簾
把窗簾從天花板掛到地面,遮住整面牆,就像牆面被無限拉長。
❷ 堆疊書架/ 垂直排列藝術掛畫
往上延伸的書櫃或層架、或是垂直排列的掛畫,都會讓牆面看起來變高。
❸ 線型垂吊裝飾 / 細長立燈
利用直條線燈、線型吊燈或是細長型立燈,讓視線跟著光的方向往上延伸。
有沒有發現,同樣的坪數,花板較高的房子,會感覺比較寬敞。所以,我們可以利用一些小技巧拉長視覺高度,空間就會多一點呼吸感。
空間的大小,也許無法改變;
但感受的尺度,可以由我們決定。
掌握這些感官的細節, 和生活的尺度,讓你的小宅也能好好呼吸。
在新家還沒落成之前,我們常會有很多想像, 但等到真的入住,才發現有些細節沒有想清楚。 這份提問卡,會帶你慢慢描繪新家的樣子。
完成後,你會看見自己對新家的需求